活动介绍

       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的影像创作比赛与人才培养活动,旨在发现微电影创意人才,积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微电影创作群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扶植在微电影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在继续保持他们的创造力、创作独立性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带动微电影的快速、健康发展。

       首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于2014年5月底开幕,面向全国范围征收微电影作品,并与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合作,将优秀参赛作品推选至国际舞台。在比赛期间,举办导演训练营,邀请知名业界人士为参赛选手授课,完成从前期推广到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影视创作的集中训练,并为参赛选手提供拍摄器材,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爱好者近距离交流互动。

       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参赛作品类型包括:纪实短片、剧情短片、动画短片。


参赛资格

1.有国内各大专院校/专业艺术院校在校学生参与主创的团队,主创是指导演、编剧、主演、摄影、剪辑等,参赛对象不限国籍。

2. 参赛作品时长要求参赛作品片长在10-15分钟。


参赛流程

1.线上报名:http://www.chinesemfc.org

   参赛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点击“作品参赛”,进入到作品参赛页面找到支持上传微电影作品(10-15分钟)或者网络电影作品(60分钟以上)的视频网站上传作品,并下载参赛表格,各项内容填写完成后(作品视频链接、梗概、主创团队资料)发送至报名邮箱microfilm@chinesemfc.org。

2. 将以下材料递交至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组委会

(1)《报名登记表》需打印,已完成作品简介、照片、海报的电子版资料需刻录成数据DVD光盘,连同参赛者亲笔签名的《报名登记表》打印稿、参评作品DVD光盘或磁带邮寄至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组委会指定地址。

(2)必须提供项:

a.《报名登记表》;

b.含有导演及剧组人员近期生活照(JPG格式1024*768以上)1张(可提供多张,组委会将随机抽取展示)、参赛作品简介和《报名登记表》电子版的DVD数据光盘; 

c.参赛作品;

(3)建议提供项:

a.剧情短片、动画短片剧本,分镜头稿本;

b.电子档宣传海报(JPG格式1024*768)1张,多张将随机抽取展示;

c.创作团队宣传片。

地址:

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组委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4号中国传媒大学40号楼3层

联系人:戴亚楠或宋金娟

快递收件人电话:15311657094 

邮编:100024

注:所有参赛者提交的作品,组委会将不予以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备份。邮寄费用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活动日程

作品征集时间:2014年3月1日至12月31日

作品播出评审时间: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颁奖典礼:2015年3月

签约导演、深度扶植:2015年3月起 


作品类入围公布(V电影选送)


导演作品
张弛《尸台社区》
黄刚《晚宴》
徐铭远《糖》
曾学皓《记忆照相馆》
黄元达《田错错二次元之恋》
冯启涛《青春日记》
李佳栩《大卫镇》
徐铭远/蒋芬《中央空调》
原伯璋《沉沙》

更多入围作品请关注大赛官网


参赛作品版权

1、参加微电影大赛作者(包括联合制作)须确认拥有投递剧本的版权及著作权,由作品所引起的版权及著作权纠纷,大赛组委会不承担任何责任。

2、 参加本微电影大赛期间,参赛作品不可授权予第三方使用,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经组委会及作者许可下,无权进行任何商业性活动。本次微电影大赛期间之外,未获得资金扶持拍摄的作者使用该影片参加其余电影节或进行商业活动均不受限制,但因此产生的因违反其他组织规定的冲突责任由作者负责。

3、 获得资金扶持的参赛作品版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组委会及其合作组织有权在公共媒体进行展映、公共宣传、结集收藏等活动。获得资金扶持参赛作品,未经大赛组委会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可权予第三方使用,不可私自进行任何商业性活动。


其他

    凡提交作品参赛,即被视为接受本细则的各项条款,组委会保留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和改评,追回奖项、扶持资金及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组委会。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组委会有权修改本章程、规则、条款或与本章程相关的其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