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尾巴,新片场开放日来到了成都,这个人杰地灵的城市,饱含着各位影人对原创短视频的热爱。小伙伴们的热情,取代了炎热的天气,取代了诱人的火锅,成为成都给新片场最深刻的印象。感谢大家对新片场的支持和厚爱!




本场活动的主持人是NEW ERA 青年电影季项目负责人姜靖,他向大家介绍了征片进行中的青年影展——“NEW ERA青年电影季”,这是青年电影人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接着开放日正式进入展映单元。本次展映活动,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四部优秀的青年导演独立影片:王博伦导演的《壬午渝汐》、吕诗雨导演的《永久居留》、RAYISY导演的《将进酒》、张丽慧导演的《米多多成长日记》。几位创作人也来到现场,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及心得。

 

展映回顾:

王博伦:从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可能

展映的第一部影片是王博伦导演的《壬午渝汐》,这部作品是王博伦导演2017年初拍摄的本科的毕业作品。本片为第二届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学生单元的最佳影片,用单一的小空间反映了复杂的江湖世界,宏大的历史故事,糅合着刚劲的动作片风格,重塑了那个时代的风雨恩怨。导演本科在重庆大学读书,对这个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部作品是他“给重庆的一封情书”。


除了对重庆深厚的情谊,导演是如何构思故事的呢?电影中为何会选择女性作为第一主角?

“重庆有很多民国时期留下来的建筑没有被开发成旅游景点,非常和谐的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大学采风的时候我常好奇者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影片是自己的团队创造的,在筹备片子期间搜集了大量的素材,从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可能。本片是给重庆的一封情书,用女性去把握对重庆的感觉,刚好应了我对重庆这个城市的包容印象”


作为大学生导演,王博伦在拍摄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为压缩成本拍摄时间仅有七天,导演身兼剪辑、编剧等工作,王博伦说后期播放觉得有欠缺的地方也不想再去做修改,这部片子是他成长的印记。王博伦整个团队都是纯粹热爱电影的小伙伴,“有钱一起赚,没钱一起玩”,没有了负担,创作也会变得更简单快乐。

 


吕诗雨:你有心的时候,所有不是机会的机会也会成为机会


第二部作品是吕诗雨导演的《永久居留》,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许多华人为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而奔波狼狈的故事。本片的力量在于这是一个真实事件,吕诗雨以往觉得偷渡是发生在上一个年代的事情,但是采访当下的人群,依旧有很多年轻人在偷渡。本片为2017NEW ERA青年电影季最佳影片。

关于影片的视觉设计,吕诗雨说:“电影很多时候是看不到人脸的,可能是心在一个地方,身体在另一个地方;自然的火光照在人的脸上能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一镜式拍摄手法, 16毫米胶片拍摄可以看出人物更私密的情绪,让影片中厨房的火光看着更有力量,更能体现影片中的真实感和孤独感。


“关于声音设计,这是一部非常现实主义的影片,演员有自己的表演节奏,所以没有配乐。刷碗时水的声音,油锅沸腾的声音,打火机在栏杆上摩擦的声音,与地面、玻璃水泥摩擦的声音,就是挣扎和迷失的声音。”


谈到给年轻影人的建议,吕诗雨说道:“要有心,当你有心的时候,所有不是机会的机会也会成为机会,同样,当你有心的时候别人才会给你机会。

 


RAYISY:看日落时的灵感,古代和现代的碰撞


第三部影片是RAYISY导演的《将进酒》,影片是导演在去马来西亚拍摄一个宣传片时,机缘巧合与一个三代移民的老板结识,聊天中对老板的乡愁有很深的触动,有了这个影片的构思。


影片讲述了90年代,少年排骨在马来西亚海边小镇的成长故事,本片获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短片提名。


“影片是我在看日落时获得的灵感,想到了用李白的将进酒和罗大佑的歌表达乡愁。”传统文化的流失,古代和现代的碰撞,并融入了导演的感情。

在拍摄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预算,二是片中的演员非专业,刚开始拍摄进度比较慢,诸多文化差异使在沟通上、表演上存在许多问题,后续融合了当地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拍摄,问题也在多方协调下一一解决。“服装色调上贴合了影片年代的着装,尽可能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美学。”

 


张丽慧:黑暗中有微光


最后一部影片是张丽慧导演的《米多多成长日记》。影片讲述了米多多的成长故事:米多多的父母离异,母亲在洗头房工作,父亲嗜赌如命,两人对米多多疏于照顾,米多多用画笔记录着她眼前的一切。一天,她被马路上的东西吸引,跑出门发生了不幸的事情,然而米多多的世界并不只有黑白色。

影片百分之八十都是主观视角,决定了一场只能一个长镜头,所以片中有大量的补拍镜头,通过摄像机拍摄来表达片中的情绪。


小时候觉得世界很小,认知都是父母给的,看到米多多的时候,我希望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表现她的生活。”张丽慧想表达的不仅仅是生活里的阴暗面,还要表达黑暗中有微光,有温暖的东西,那才是我们要追寻的。

 


主题分享:

在展映单元结束之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导师Peter为大家带来主题演讲。他是一位拥有40多年经验的好莱坞资深导演,《蝴蝶效应》即是他参与执导的作品之一。

Peter主要分享了导演和演员进行走位排演的10个步骤:



1 通读台词:到达片场前,演员们聚在一起,通读场景;

2 介绍实景布局:向演员介绍场景,让演员备戏;3 第一次走位:告诉演员哪里是起始点,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位。不要给太多知道,第一次调度的目的是在给出你的想法之前,看看他们准备的是什么样子的;4 第一次修正:调度任何一场戏前,你必须完成了场景分析、心中非常清楚该如何调度,以及覆盖这场戏的所有镜头;

5 第二次走位:演员综合你第一次走位提出的意见,再次走一遍;

6 第二次修正:导演给出更多的细节的修正;

7 第三次走位:演员综合你的意见,第三次走一遍;

8 标记走位:演员综合导演的意见,再次走位;

9 描述全部镜头:导演告诉摄影指导和第一副导所有的镜头,演员此时在场;

10 摄影指导和导演与演员选择好第一个要拍摄的镜头。


新片场开放日此次的成都之行结束了,感谢大家远道而来的支持,也要感谢义务帮忙的志愿者们,多谢你们的付出。对电影的热爱不止,对青年创作者的支持会一直在,我们下一站开放日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