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公并不作美,北京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不过这银天雪地也给开放日营造了一股独特的氛围,而且热情的小伙伴们更是带给我们很多温暖。活动两点钟开始,有的小伙伴提前两个小时就来到了开放日现场,能容纳300人的放映厅坐的满满当当,在这样的天气里,实在是让我们感动,在这里,先要感谢大家对V电影&新片场的支持!这一期的开放日邀请到了5位来自高校当中的创作人,他们的作品不但非常出色,而且能体现出年轻人不一样的想法,让大家看到当下年轻创作人的功力的同时,带给大家一些新的角度和思考。此次我们展映的作品有《送别》《低头人生》《32号寝室》《凌晨》和《出租车站》五部影片,《送别》的导演曾光和《低头人生》的导演谢承霖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中韩青年梦享微电影展的优秀创作人。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导师,《蝴蝶效应》的副导演马歇尔先生为我们作了现场分享,这一次的开放日可谓是干货满满!

展映回顾

曾光: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提炼和选取。

第一部展映的作品《送别》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联合作品,导演曾光是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下岗”的故事,描写出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下的特别群体,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自由,而在社会变动中,这些小人物带着焦虑和迷茫,不知道该往哪儿去。这种迷茫甚至恐惧,带来了欲望的延伸,才有了这样一个故事。曾导认为: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提炼和选取这也反应在影片的制作拍摄当中,比如在选景时,选择的是带有画面感的废弃的工厂车间,更多的是考虑的画面的美感,而不是现有的完全真实的厂房。在人物拍摄上,也没有选取清晰的特写,而是让观众对人物带着神秘感和一些猜想。这一切,都是想让观众体会一种人物的内心世界。

当然,导演也认为,作品没法选择观众,自己的表意有时候也会遇到“误读”。比如这部影片会被误以为是婚外恋题材的片子,85后看了甚至可能会笑。两个善良的小人物,身处一次大的社会事件中,两个人会如何思考,如何生活下去,这是一个荒诞又深刻的问题。

谢承霖:刷爆社交媒体的短片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低头人生》在前一段时间刷爆了社交媒体,不但如此,还获得了40多项电影节的最佳提名,现在已经斩获20多个奖项。而导演谢承霖还是中央美院的大三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谢承霖主要对影片前期准备做了分享,他的创作缘由来自导师提出的一个课题——“用心感悟世界”,自己在平时就更加留意观察日常的生活,“低头族”这一现象很快就引起了自己的注意,随着进一步了解,会发现很多非常普遍而严重的现实问题,这也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人物设计方面,他的灵感来自于数字的外形,人都是“弯”的,非常有意思,而且花了大量的时间,将完整的动画分镜完成好。但初稿成型之后,却发现跟剧情很难有一个契合。虽然花了大功夫,却只能把之前的创作全部舍弃。接下来的创作,就转而从人物的“功能出发”,根据人物的职业来“订制”人物形象,这样就能比较清晰的理顺故事架构,在单帧的故事上也有了更多的力度。

这一部三分钟的动画短片完全是个人创作,不用团队作战,也会会更加灵活的,所以大胆的将背景等不需要的元素全部去掉了,直接选取自己最需要的元素。这反倒是让主体特别突出,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蒋佳辰:在笑声中藏有更多反思

32号寝室》,是鲁迅美院老师蒋佳辰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完成的一部反思人性的作品。午夜,一名陌生持刀男子闯入大学女生寝室,被发现后慌乱逃跑,误入男女同居寝室。双方都不能被外界发现,但随着时间流逝,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蒋老师介绍了“32”的由来:谐音代表着善和恶。而这部短片很有意思的点在于,所有故事场景全部都是在一个密闭空间中完成所有拍摄,但同时采用了采访和故事情节并行的方式,采访和故事叙述的事实又恰恰是相背的,由此形成了一种“黑色”的感觉,由此引发观众的反思。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精彩的作品拍摄时间只有4天,制作成本不到4万,完全在一个搭建的影棚中进行,剧组的构成也并不齐整。在此,蒋老师也特别感谢了新片场,通过新片场的平台,找到了认证一位靠谱的认证录音师,帮助剧组一起完成了这部作品,同时,也感谢“新片场发行”给予影片的大力支持。

唐笑林:加入一点点意识流

中国戏曲学院的唐笑林带来了一部带有“实验性”的作品《凌晨》。作品讲述了一个“独特”的故事,男孩有一个凌晨窥视室友的习惯,这黑暗中的窥视却让男孩和男人之间建立了某种朦胧的“情愫”。但现实中,他们各自生活在痛苦的挣扎中,男孩走到十字路口,男人走向生命的尽头。这部短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剧情中穿插着很多意识流镜头:比如小男孩走在十字天台上,象征着他走上一个十字路口,是他对于自己性向的选择。再比如最后惨死的鸡的镜头,是为了展现一种生活残忍、痛苦的感觉。这些艺术的意识流的镜头的穿插,为影片增色不少,也体现了了导演的独到之处。

徐婧:希望更多女性出现在导演的行列中

最后展映的是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生徐婧的作品《出租车站》,她的指导老师是电影《蝴蝶效应》副导演Peter.D.Marshalld。短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老人通过三朵玫瑰与三组不同的人产生联系,孤寂而封闭的心也逐渐解冻的故事。作为本次开放日唯一一个女导演,徐婧也分享一下作为女性导演的心得。影视导演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也是唯一一个要为影片视觉效果负责的人,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女导演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心思细腻和视角更加独特,这些是很多男导演做不到的,徐婧导演也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能加入到导演行列中来。

Peter Marshall:拍电影,它不是一项工作,也不是事业,而是一种艺术级的生活方式

本次开放日最后一个登场的是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导师Peter Marshall,他在影视行业已经工作了超过40年,承担过导演、制片和第一副导演等一系列角色,由他执导的影片收获有14项电影节导演。

在这位老电影人的眼中,拍电影不是一项工作,也不是一项事业,而是一种艺术级的生活方式,要时时刻刻把它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要时时刻刻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过画面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有强有力的人物设定。

他指出了刚开始拍电影的导演的一些误区,比如过分的关注特效、镜头设计等技术问题,而忽视了故事本身。由此,他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导演,大致分为七个层次: 

  1. 要研究日常中人的行为:要留意观察人们的举动,并知道他们的动机。

  2. 要讲会故事,导演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深究故事的每个细节,分析每一个场景。

  3. 要关注演员的表演,演员最需要得到的就是导演的信任,好的导演能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给演员,而且通过交流能触碰他们的内心

  4. 要了解剪辑的原则,好的导演会非常熟悉后期剪辑的原则,前期会创作出一个视觉性的剧本。

  5. 要学会从观众的角度来运用镜头,要不断设想观众观看的角度,反复考量一个画面要让让观众体会哪种感情。

  6. 要知道走机位的技巧,明确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要如何通过机位的移动来表达自己要说的。

  7. 好的导演要了解剪辑、摄像、美术等等每一个环节,并深刻领悟前六个环节的重要性。

有这样高水准而且一直工作在影视制作第一线的导师,相信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会给国内电影圈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电影人才。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V电影&新片场的支持!下一次的开放日活动将会在上海,我们还是不见不散!


活动流程

13:30 -- 14:00    签到,交流

14:00 -- 14:20    开场介绍

14:20 -- 17:10    展映影片以及导演现场交流


地点:CGV星星国际影城·北京颐堤港店(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8号颐堤港4层)

时间:2015年11月21日下午14:00—17:30(13:30签到)

活动费用:免费